找到相关内容148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儒学的分化与异化

    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作为历经成功与磨难、盛誉与诋毁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,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历程中已深深地上儒学的印痕,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,也是今日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...

    钟鸣

    |儒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1840101424.html
  • 地藏本愿经讲记㈤

    【或有地狱,赤烧铜柱,使罪人抱;】   此乃坏人,一生淫犯外色,污人贞操,死堕此狱,赤烧铜柱,使罪人抱,炮而之。 【或有地狱,使诸火烧,趁及罪人;】   此乃恶人,赶绝穷迫,逼害良人,死堕此...

    圣一老法师

    地藏经|地藏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9/1423185576.html
  • 唐山孤儿捐一亿 苦难致富写传奇

    来说,幼年的那段经历在他记忆里下太深的记忆,那恐怖的场景让他不敢去回忆。   在张祥青创办的丰南冀发特种钢材有限公司,办公室主任郑朝阳告诉记者,当时的丰南区被夷为平地,像董事长张祥青这样的家庭有...

    佚名

    |爱心|慈善|财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06293924673.html
  • 华岩弘大道 心是金刚剑——吴言生教授重庆华岩寺讲座

    ,自在随缘。因为人的心理是有非常强大的作用的。负面例子,有心理学家曾经做了个实验:把一个人关在一个屋子里,隔壁,将一个人双手绑上,然后另一个人用红红的感觉烙铁似的东西去其胳膊。(这些全是假象)。最后...

    重庆华岩寺

    |华岩弘大道心是金刚剑——吴言生教授重庆华岩寺讲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9/13344829678.html
  • 我终于在台湾见到了印顺导师

    灵塔。静静地伫立在大师们的塔前,燃一瓣心香,眼前仿佛见到他们那为法忘躯的身影。总想找到印顺导师的在福严的足迹,但回过头时才发现福严每一个角落都深深地镶嵌著导师无尽的悲愿:“愿生生世世在这...

    菩提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43239614.html
  • 论六朝时期岭南的佛教及其与官僚士商的关系

      六朝时期,佛教在岭南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。但由于岭南地区特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环境的影响,这个时期的岭南佛教深深上了岭南的标记,出现了一些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现象。本文拟就此谈点粗浅看法,以就教于方家。  一 僧人的主要业绩及其频繁流动  六朝时期,中外高僧纷纷涉足岭南,而岭南本土也出现了一些高僧。与本土高僧相对应的外来高僧包含外国高僧和非岭南籍的国内高僧。外国高僧有由海路来的,也有由陆路来...

    丁邦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62841234.html
  • 岩藏(gter-ma)

    攀上岩石,有时在岩上留下脚印,就像在泥土上,有时就不会留下任何足迹。到了藏匿处她只做个手印便将门打开,或有实已工具挖岩石,燃号把内装象征符号或宗教圣物的箱子拿出来。  【箱子】   箱子(gter-...

    东杜祖古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5544668.html
  • 光浸染的净土——慧远创建东林寺

    是一个缩影。   纵观东林寺的建筑景观、文化古迹,展示出两大特色,一是与慧远的宗教活动亲密结缘,一是下中国式佛教徒生活色彩的印迹。神运宝殿,为东林寺主殿,丹碧辉映,圣容肃穆。相传慧远当年建东林寺殿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449553.html
  • 德玛岩藏

    举行荟供,并诵祈请文。大多数岩藏的发现就是发生在仪式当中,譬如,若岩藏藏于险峻岩面中央,德童会藉其禅定力奇迹般地攀上岩石,有时在岩上留下脚印,就像在泥土上,有时就不会留下任何足迹。到了藏匿处她只做个...

    东杜祖古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2751452.html
  • 观世音菩萨在台湾的应化(上)

    五名江洋大盗,这些盗匪,身上被子弹撕开一大洞,血汨汨地直流。在没读书之前,「死亡」的疑问却在悟老的心灵上下深刻的印痕,从那时起,「生从何处来,死从何处去」的生死问题,就在孩童时的悟老心中激荡着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4756824.html